一
1992年12月17日,上证指数探到386点后V型反转,一路飙升,在1993年2月16日达1558点,短短2个月,涨幅达4倍。
当年没有涨跌幅的限制,采取T+0回转交易。
后来,上证指数开始大跌,1993年7月27日探到777点,戏剧性的是,每每触碰到这一线,指数就止跌,这就是史称的“777铁底”。当时一些著名的股评家认为“牛市格局”不变,就像现时的股评家说“慢牛走势”一样。到了1993年12月20日,“777铁底”被击穿,探至750点,就在人们恐慌之际大盘强劲反弹了。
二
当时市场有一个极为异常的现象,申能股份8.18元纹丝不动,申能股份是当年的超级大盘权重股,很多人很快断定,这是政府在护盘,既然政府在护盘,散户可以跟进。这就是史称的“申能保卫战”。
很多人以为政府万能,针对某一件具体事情,当政府处于无能状态,比如它无法改变股市只圈钱不分红的局面,往往表现出万能样子,一会儿政策暖风频吹,一会儿出点实质性的利好措施,甚至以“半夜鸡叫”的效率来发布实质性的利好措施。
“申能保卫战”只取得了有限的战果,上证指数回涨至900点以上。到了1994年1月19日,申能股份弃守,大盘随即下滑,再次击穿750点创出新低,惨烈的“多杀多”大幕拉开,大户散户的割肉比赛直至325点,一贯神秘的申能股份也从8.18元跌到3元左右。当时哀鸿遍野,一些贩国库券起家的和买认购证致富的老股民的原始积累荡然无存。
三
“申能保卫战”溃败的原因至今还是谜。
仅从操作层面看,当年有大量的透支现象,这与现在的大量配资现象一样一样,“申能保卫战”释出了政府护盘的信号,这对有透支偏好的投机者极具诱惑力,他们放胆跟随政府做多;而监管层旨在稳定股市的态度,也让一些券商面对大量透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还觉得透支做多对推升行情有好处。于是,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,就积累起巨大的“平仓盘”,这些带血的筹码(当年术语)会在每个交易日收市前和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汹涌而出。
可能就是“申能保卫战”毁了“申能保卫战”。
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惨烈的年代.50/60多元买的股票,悲壮的在5元左右砍仓出局……散户股撕碎账户,悲愤的对证券部经理说出:我如果再碰股票,我就是你孙子……那个季节里,证券市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无论股民还是政府……那些飘走的岁月里,尘封着中国第一代股民的痛……最终我们明白了:市场规律大于政府意志;趋势可以摧毁一切人为抵抗……也是这个事情,让我们一再反思预测型交易的可怕后果……1993年,由于银行提高利率,紧缩银根,造成股市大跌,最低到750点。
四
之后,政策面开始出台利好消息,申能股份和现在的中国石油一样,是当时对指数影响最大的股票,在那段时间,申能股份在8.18元位置上每天都是99999手的巨大买单挂着,这个的情况维持了很长时间。
虽然申能股份一边拼命护盘,但是,其他个股却一边不断跳水,很多股票从几十块没几天的时间就只剩几块钱。当初,不少股并不是在1550点的位置,而是在主力护盘的时候,那个时候的指数已经跌去50%的样子,也就是777点一带,属于技术派看好的黄金分割点。
很多人说,当初777点保卫战就是上海市护盘严守公认的777多头生命线,而这张王牌就是申能股份。依稀记得身边有不少的散户都参与了申能股份的买进,因为当时的买盘确实巨大,买进的价格只要是8.19元就随时成交,这就是史上著名的“申能818保卫战”。“申能818保卫战”,坚守阵地15天,最终多头弹尽粮绝,放弃守卫,这场战役最终以多头的惨败而告终。
至此,真正惨烈的跌浪才真正展开,很多高手可以从1536点到“铁底”777点全身而退,却最终在777点到325点的下跌过程,那是玉石俱焚、哀鸿遍野的一轮下跌。
那段日子,经常是四五百人拥挤在不到200平方米的交易厅中,整个交易厅如同太平间般寂静,偶尔能够听见股民的抽泣声。有不少人是50、60元买进的延中和联农,当时有名气很大的分析师说,应该坚持看高100元。有的几十块买进轮胎橡胶等股票,在777点一带坚持着不割肉,但是,最终在四五元含泪斩仓……